• 3668查看
  • 0回复

滨中家园:滨海中学简史

[复制链接]

6

主题

6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4-5-4 2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滨海中学发展简史

(王信丰,2024年5月4日修订)

资料来源:1.《滨海教育史》(非出版物);2.学校档案;3.互联网

1923年,陈伯盟在阜宁沟墩创办阜宁县立初级中学;1928年秋,阜宁县立初中迁到阜城;1929年秋,开始招收女生。
1938年,阜宁县立中学东坎分校创立(地址在西坎都天庙),三年制初中,为滨海中学前身。学校创办人钱君畏(原名钱咸山,滨海籍板桥钱氏二房,中共地下党员,1949后任无锡法院秘书长)。
1939-1940年,校名为阜宁县立中学东坎分校,校长左炜。
1941年,阜东县政权诞生,同年9月,学校改名为阜东县立初级中学,1942-1944年校长江云青。
1944年,苏北区党委,在蔡桥东舍小学彭正烈士捐出奖励的房子成立盐阜区第二联立中学(简称“二联中”)。学校吸收社会文化青年入学,经过学习培训,直接输送到革命队伍中去。阜东县文教科长熊梯云兼任校长。
1945年7月更名为苏北盐垦专科学校,同年10月又易名为苏皖边区农纺专校。1945年到1946年,校长王启宇。1946-1948年校名苏北五分区农纺专门学校,校长李继南。
由于战争影响和行政区划的变更,学校先后在陈涛大神簖、坎北徐三层、蔡桥东墩、射阳驳柴港、现东坎镇新农小学等处办学,曾几度分合,几易其名:阜宁县立初级中学、盐阜区第二联立中学(简称“二联中”)、阜淮联中、盐阜区高中、苏北盐垦专门学校、苏北农纺专门学校等。1948年,合并为苏皖边区五分区区立中学(简称“区中”),由射阳县驳柴港迁至阜宁城。1949年,高中部迁至盐城,留在阜宁的初中部称为区中分校。
1949年11月,阜东、滨海(现响水县)两县合并为滨海县。阜东县立初级中学与滨海县立初级中学(1942年响水县境建滨海初中,1948年与涟东初中合并为滨涟初中,1948年两校分开,滨海初中与阜东初中合并为滨海县初级中学)合并,定名为“苏北滨海初级中学”。1949-1952年校长张风吾。1952年学校搬迁至中市中路68号。1952-1953年校长姜亚材。1953-1954年校长孙达仁。
1955年,学校增设高中两班,校名滨海县中学。
1954-1956年校长谢聘山;1957-1968年校长吕殿墀。
1959年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1968-1970年校长高超,学校成立革委会。1968年滨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城镇高初中700人下乡插队。
1970-1978年校长李西亭(革委会主任)。
1976年县革委会决定滨海县中学五年一贯制。
1978-1982年校长陈发奎,1979年再度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1年执行《中小学生守则》。


20世纪80年代早期校门

1982-1984年校长陆仲远,1984-1987年校长张齐安,1987-1991年校长戚燮生,1991-1998年校长岳德军。




20世纪80年代中期校门

1993年成为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1996年命名为江苏省模范学校。


20世纪90年代校门

1998-2000年校长韩朝阳,1998年通过省标教育现代化合格校验收,1999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1999年10月校名江苏省滨海中学。


江苏省滨海中学

2000-2011年校长李健,2002年形成链条式集团化办学态势(包括附属幼儿园、双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2003年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9年、2017年、2023年通过四星级高中复审)。


21世纪初校门

2010年8月迁至新校区(中市路682号)独立办学(只保留高中部),2010年9月获评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11-2020年校长张明佐,2012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省艺术教育课程基地。
2020- 校长陆建,学校以创建“市内领先,省内知名”的省级高品质示范高中作为新的发展定位,项目化管理加任务单驱动,变革了管理体制,形成了“聚焦质量、一线工作、比争先进”的进取工作作风;凝练了新时期“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阐释了“怀远博见”的校训,丰富了“协作、进取、敬业、奉献”的滨中精神,明确了立德树人、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以“培养怀远博见的卓越青年”的育人目标;构建了“5+2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范式,根本上扭转了教学普遍低效的状态;优化了教研机制,搭建了“一课三备”教历案、自编课时作业等核心载体;组建了学科竞赛中心,有效解决了强基竞赛辅导组织弱、形式乱、考核松、成果少等系列问题;全方位推进“润心•怀远心育课程基地”“怀远书院课程基地”“工程智造课程基地”等高品质内涵项目建设……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滨海中学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队伍建设整体向好、教研效益大大改善、育人模式持续优化,尤其是高考质量连续大幅跃升,社会认同、领导认可,群众满意。


新校区鸟瞰图

学校振兴近景目标规划:
1.2023-2024学年,以“优化模式、发展素养、提质增效”为主题,基本定型“5+2发展课堂”分学科、分课型教学模式,为保障教学效益夯实课堂基础,同时进一步探索尖优生培养方案,力争在首届举办创新班的基础上,实现清北1+1、高分段再突破、本一率80%的办学目标,高考质量总体达到小康状态。
2.2024-2025学年,在高考质量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完善强基竞赛辅导机制和方案,持续总结尖优生培养规律,基本形成稳定可靠的尖优生培养机制,尖优生培养管理团队、师资团队建设及课程群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教学改革、高考质量达到全面优化的新境界。
3.2025-2026学年,学校治理达到新水平,质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生本、学本教改文化深入人心,创新班、强化班、普通班形成以优带劣、梯度发展的协调状态,“高原更阔、高峰更高”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稳定形成,学校在更高水平上“五育”并举,实质性进入省级高品质示范高中行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