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阔无垠的海洋,蕴藏着无尽财富,是一片值得深耕的“蓝色经济带”。作为海洋产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水淡化可谓是海洋企业的“必争之地”。
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位于潍坊滨海区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海(卤)水科学开发、梯次利用、步步增值,实现海(卤)水“一水八用”。今年1月,“一水八用”新循环经济标准化产业链入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2023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 海(卤)水科学开发实验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地下卤水为主、海水为补充,形成“资源—生产—产品—深加工”和“资源—生产—废弃物—再利用”两大循环流程,实现养殖、冷却、提溴、纳滤精制卤水、制盐、苦卤化工、海(卤)水淡化、新能源发电的“一水八用”。
“一水八用”后,海(卤)水的有用成分基本被“吃干榨尽”,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制溴废液、制盐母液外排对海域生态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在该企业纯碱厂老线盐水车间,记者看到车间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法技术,通过超滤将提溴后卤水去除固体微粒、胶体等杂质,通过纳滤进行一、二价离子的分离,得到钙、镁、硫酸根浓缩的纳滤浓水和氯化钠纯度较高的精制卤水,将用于制作纯碱化盐。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新兴膜技术与传统盐化工嫁接应用,公司利用纳滤卤水精制技术精制卤水代替海水化盐,精制卤水日产量达到4.4万立方米,年可节约原盐近90万吨、节约石灰石8万吨、节约自用纯碱3万吨、节约焦炭6000吨,综合效益显著。
▲ 海水淡化车间
科技加持下的海水经济成长为大产业,这只是滨海释放海洋潜力的“冰山一角”。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台外形四四方方、周边有不少接口的机器吸引了记者注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行研发的均相膜电渗析器,将这台机器安在船上,一端连接大海,就能将淡水与盐水分离开,提供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其中的秘诀就是均相离子交换膜。
就是这张类似白卡纸的均相离子交换膜,不仅实现海水淡化,还可把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据介绍,均相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新材料,引进了海洋元素溴,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可实现对溴化位置和溴化度的精确调控,促使海水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分离,从而达到海水淡化的效果。
像这样的高性能系列荷电膜材料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在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还有很多,不仅能实现海水淡化,还能对高酸、高碱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废水中的酸或碱再回收率达到90%。
▲ 工人对高 酸、高碱废水进行处理
创新资源的集聚,带来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潍坊津潍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中空纤维膜、离子交接膜、电渗析双极膜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打破国外垄断。
向海图强,滨海托起潍坊海洋产业的“半壁江山”。天一化学、海王化工等涉海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和成药业成为山东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
实际上,不仅仅海水淡化,在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多个领域,都是滨海人新技术、新模式大展拳脚的地方。特别是面对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富有进取心的滨海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培育壮大海洋产业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滨海区大力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开展半滑舌鳎、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品养殖,年产优质鱼虾8000多吨,产值4亿多元,成为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蓝色增长点。
▲ 海洋牧场改善海洋生态
滨海区还充分发挥沿海空间大和风光电资源丰富的差异化比较优势,以打造“绿电产业园”为引领,聚焦光伏新能源、海上风电等产业,蹚出一条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是每一座沿海城市的必选题。滨海将持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继续扩大海洋优势,坚定写好“蓝色经济”文章,掀起向海图强的蔚蓝新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