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华中一词,并非今天地理学中的华中概念,读者不要把此华中当成今年包含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华中,当时的华中工委是中共中央华东局的下级党组织,管辖范围主要是江苏和安徽和浙江东部北部的部分地区,至于为什么当时定名称为华中还有待考证)
国庆假期,在江苏射阳县城合德镇中心人民路往西走约3公里,来到射阳的后羿公园,中国共产党华中工作委员会纪念馆就坐落于此。正门朝西,门前的路是后羿路。
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
纪念馆门前的广场陈列的十二幅图文兼具的展板,介绍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详细的介绍在射阳牺牲的烈士或射阳籍烈士的事迹,看了让人心中对先烈们肃然起敬!
一、在射阳县牺牲的烈士或射阳籍烈士的事迹
胡特庸烈士介绍,烈士牺牲地在今天的射阳县特庸镇。
二、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
步入纪念馆,一段段文字介绍,一张张陈列的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的展览,把我带到了那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华中工委旧址在今天的射阳县合德镇耦耕堂村内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由于苏皖解放区紧邻南京、上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军即以31个旅27万2千兵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以淮北为重点,以淮阴、淮安为主要目标,向华中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
华中工委组织分布示意图
华中工委党政军机关在射阳驻地分布图
华东工委旧址复原图
射阳是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就有了党的组织
1927年10月在孙仇庄成立第一党小组。上图为留守敌后的地下党支部领导人仇一民,1928年牺牲。
新四军三师八旅22团团长陈发鸿在解放合德战斗中壮烈牺牲,烈士牺牲的地方后来被射阳县政府命名为“发鸿街”
阿英,原名钱德富,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批评家、编译家。这是他和儿子钱毅在射阳合影。
新四军三师黄克诚、张爱萍在射阳
新四军三师部分干部。前排右起第二人是著名战将钟伟。
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统一和加强华中地区党的领导,1947年9月12日,中共华东局决定组建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简称华中工委),陈丕显任书记,委员先后有陈丕显、管文蔚、吉洛(姬鹏飞)、陈庆先、曹荻秋、韦国清、刘先胜、张凯。欧阳惠林为秘书长。11月10日,华中工委正式成立后,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同时撤销,亦撤销苏中、苏北区党委及同级军事组织。苏中、苏北地区党、政、军组织做了部分调整,各地委、专署、军分区,均分别隶属华中工委、华中行政办事处、华中指挥部领导。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合组成苏北兵团,担负苏北战场作战任务。同时撤销华中指挥部,成立苏北军区,领导原华中指挥部下辖的地方武装。
为培养大批革命干部而创办的华中工委党校。校长陈丕显解放后曾任第十二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华中工委从成立至1949年4月撤销的一年半期间,经历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面对敌强我弱的势态,华中工委正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坚持敌后武装斗争,发动大小战斗6000多次,牵制了国名党40多万兵力,毙伤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山东、中原战场的正面作战。
抗战时期合德镇内小洋河上的木桥,今天是高大的钢筋水泥桥。
曾任华中行政办事处民教处长,建国后曾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韩培信和夫人王浩。韩培信曾任江苏省委书记。
华东野战军的部分领导合影。
同时,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首先,加强对江南国民党统治区及淮南、淮北党组织的领导,积极组织和指导浙东武装组织的重建和游击战争的开展,浙东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1948年5月,华中工委决定调整江南党组织,成立江南工作委员会。6月4日,又根据华东局决定,将淮南、淮北两区合并,正式成立江淮区党委,属华东局和华中工委双重领导,同时成立江淮军区,下辖地区党组织先后调整为5个地委。其次,结合土地复查,在华中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工作,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并且坚持在苏北解放区发展生产,增强解放区经济实力。并开办华中党校、华中公学、华中大学,大规模培养、训练干部,在各级组织中普遍建立副职制,为新解放区准备干部队伍。
1949年2月20日至28日,华中工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华中总的任务是:巩固建设苏北。1949年4月,安徽、江苏全境解放,中央决定分别实行小省制,建立皖北、皖南,以及苏北、苏南两个行政区和南京市,分别建立党委,领导各自地区的工作,华中工委就此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三、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华中工委在射阳耦耕堂的一年多时间内,与地方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书记陈丕显虽为高级干部,但十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生活。他在走访南港村时,发现王文田一家人多劳少,土地抛荒,第二天一早,就带领20多名警卫战士,自带干粮帮助整地上水插秧,一直忙到天黑才回驻地。
纪念馆内的陈丕显雕像
华中指挥部司令员管文蔚抽空常到村中访贫问苦,一次他看到一家姓赵的农民老婆去世早,丢下3个小孩,生活十分困难,他便经常送钱送物去接济。后来赵家小孩烧饭不慎失火,管司令救火回来后立即找乡里领导商量,自己又拿出3担盖房子草钱作为资助,及时为老赵家盖好了房子。
管文蔚同志
1948年3月,陈丕显、管文蔚还专题会办射阳境内水利问题,决定对全长52华里的运棉河进行治理,共组织动员了1.2万人的民工队伍,挖土36万立方,并在出海口修建三孔大闸,工程使运棉河两岸3000顷棉田直接受益。军爱民,民拥军,党群上下一条心。
华中工委进驻时,耦耕堂方圆20里的群众家家户户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备好门板铺草,各村都添置了马棚,准备了草料。每次战斗归来,都组织专门人员为战士们洗补衣服,供应茶水,节日的军民联欢会上更是十分热闹,亲如一家。
正因为如此,1948年12月上旬,当华中工委的同志离开耦耕堂时,当地群众依依难舍,含着热泪送了一程又一程。
四、华中工委选址射阳的原因
首先,射阳一带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较好。射阳许多地方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当地百姓拥护共产党,为华中工委设立在此提供了群众基础。
其次,射阳的经济基础好。射阳是江苏东部沿海线,县内海岸线超过百公里,广袤的平原,纵横交叉的水网,四季适宜的气候使射阳成为玉米之乡。1916年以来,冯国璋、张骞等人在射阳境内先后办了29个垦殖公司,1919年,南通农业资本家束勖严、邵子中等来周家墩筹建合德垦殖公司,使射阳的近代工商也得到了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射阳就和英、美、法、日、荷等国通商,时有“小上海”之称。这样的经济条件,为支撑机构庞大、人员众多的华中工委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再次,射阳的交通便利。新中国成立前,射阳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运。内河有射阳河、新洋河、运棉河、黄沙河等河流,这些河流都直通黄海,海上物资的运送、人员往来相当频繁,海上交通南达上海,北达新浦、青岛。这样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华中工委统筹全局,购买和运输战争所需物资、人员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
五、今天的“华中工委旧址”是华中工委领导的秘密会议处
参观了华中工委纪念馆后,我得知,华中工委旧址在射阳县耦耕堂村 ,距离我住的宾馆约14公里,打车去了,导航却把我带到了其林村,该村历史上就没有叫过耦耕堂村。在此“华中工委旧址”建筑北面30米有一条十多米宽的河,河的北边是耦耕堂村,这是怎么回事呢?仔细看左边墙上的旧址简介,原来这里是华中工委领导的秘密会议处。
华中工委旧址
墙上其林村五组的门牌号
这位王彦看来就是购买了这块地的人。
旧址简介
这里还是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离县城14公里,回城的车辆很难打,谢谢现代发达的通讯业,还是打到车了,不至于要步行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