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47查看
  • 0回复

寻梦水乡,心泊建湖—江苏建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24-3-25 2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建湖县简介

建湖县,取建阳、湖垛(今近湖)两镇的首字为名。隶属江苏省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盐城市中西部。东以廖家沟北段、堆塘河、大洋河与射阳县分界,南以潭洋河西段、南草堰河、皮汊河西段、盐河与盐都区接邻,西南以大凹子塘与宝应县分界,西直射阳湖心与宝应、淮安、阜宁三市县苇荡毗连,西北以戛粮河、北以马泥沟及渔深河与阜宁县分界。全县总面积1157平方千米,下辖3街道8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建湖县常住人口609346人2022年,建湖县地区生产总值712.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5亿元。
建湖县域原是古淮夷地的一部分。春秋初属吴国,吴亡属越。战国时属楚。秦初为东海郡属地,秦末为东阳郡属地。汉初为射阳县东境。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射阳、盐渎分治,境内大部分为盐渎县辖地。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射阳县废置,盐渎县改称盐城县,县境东部仍属盐城县,西部划属新立左乡县。隋大业九年(613年)县境分属新安、安乐、射阳三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复立盐城县,县境全为盐城县地。清雍正九年(1731年)县境东北部属阜宁县。1941年9月,盐城县划县分治,成立建阳县。因与福建省建阳县同名,1951年7月改称建湖县。建县后,先后隶属盐阜行政公署、盐阜分区、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苏北行署盐城行政区、江苏省盐城专区、江苏省盐城地区,1983年盐城设市后为盐城市属县之一。
建湖县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制种大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境内主要景点有陆秀夫纪念馆、九龙口景区、沙庄古村、恒济镇建河村、朦胧塔等。主要历史人物有陆秀夫、乔冠华等。


建湖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战略

2.1战略定位

长三角文旅融合度假区;江苏绿色产业新基地;苏北美丽水乡宜居城。
2.2发展目标

2035年,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现代化经济体系结构基本建成,生态湿地优势充分彰显,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建成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
2050年,高质量建成产业高效、生态优美、城乡协调、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魅力城市。
2.3发展策略

强化底线约束,落实三区三线的新空间;强化绿色低碳,落实水林田湖的新空间;强化集约集聚,落实一体两翼的新空间;强化系统治理,落实分区管制的新空间。
3.空间格局与用途管制

3.1三条控制线划定

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
3.2用途管制分区

允许建设区:主导用途为建设用地,包含现状建设用地、已批未变更建设用地、新增城镇、村庄集中建设用地等。
有条件建设区: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备用地,与城镇总体功能结构、主要拓展方向相匹配,对应城镇弹性发展区。
限制建设区:以农业发展为主,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开展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3.3总体空间格局

构建“一体两翼、两轴三片”的县域空间总体格局。
一体:中心城区,引领城镇化建设和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两翼:“东翼”上冈,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西翼”九龙口,全域旅游服务中心。
两轴:盐湖一体发展轴(依托204国道),产业联动发展轴(依托九龙口大道-西塘河-黄沙港)。
三片:中部城镇集聚区、北部农业生态区、南部水乡旅游区。


总体格局

3.4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重点保护以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由“源(湿地公园)→廊道(河流路网)→汇(生态源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融入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
3.5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一区一环四廊”的县域生态格局。
一区:依托九龙口独特的湿地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形成西南生态湿地保育区。
一环:由231省道、233省道、盐淮高速两侧绿色廊道围合中心城区形成的闭环。
四廊:依托通榆运河、黄沙港、西塘河、射阳-戛粮河-蔷薇河构成的水绿廊道。


县域生态格局

4.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4.1城镇等级体系

集聚发展中心城区、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引导一般镇。
中心城区:长三角文旅融合度假区、江苏绿色产业新基地、苏北美丽水乡宜居城。
上冈镇:盐城建湖联动的桥头堡、生态绿色转型的新高地。
九龙口镇:江淮灵龙水乡、文旅宜居小镇。
其他一般镇:各具特色的综合服务型宜居小镇。


乡镇等级体系

4.2差别引导乡村建设

全县共规划集聚提升村141个,特色保护村46个,城郊融合村3个,搬迁撤并村425个,其它一般村727个。
集聚提升类村庄: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
特色保护类村庄: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着力做好特色挖掘和展示,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城郊融合类村庄: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在形态上保留现有村庄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打造城市后花园。
其他一般类村庄:应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卫生,做好长效管理和维护。
5.创新活力与产业发展

5.1优化农产品主产区

三区、三带、多园,打造里下河生态休闲农业区。
“三区”指西部特色水产产业区、东部设施果蔬产业区、中部优质稻米产业区;
“三带”指沿204国道设施农业示范带、231省道科技农业示范带、盐淮高速休闲农业示范带;
“多园”指建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湖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近湖现代农业园、高作现代农业园、芦沟现代农业园等。


农业生产格局

5.2做强制造业主阵地

做强两个“1+5”园区,强化开发区、高新区龙头引领,以开发区、高新区双边“1+5”园区为载体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1)开发区+上冈产业园(冈西)、近湖、庆丰、高作、宝塔;
(2)高新区+芦沟、恒济、建阳、沿河、颜单。
构建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高端装备等三大产业,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建湖制造地标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向主件、部件和成套、总装方向跃升,推动绿控传动总成、新恒鼎等项目加快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瞄准纵向提质、横向突破,着力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先进封测、大生半导体封装项目建设。
新能源产业: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推促光伏组件、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


制造业布局

5.3全域旅游体系

构建“一核两心、三带三区”的全域旅游体系。
北部田园风貌区:以美丽乡村建设、大地景观、旅游农业为主,展示建湖田园风采。
中部历史文化风貌区:以陆秀夫、乔冠华纪念馆等人文遗迹为主,展示建湖悠久历史文化底蕴。
南部湖荡湿地风貌区:以九龙口湿地公园为龙头,展示南部湖荡、湿地、水系等原生态自然风貌。


全域旅游体系

6.中心城区品质提升

6.1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锚定“两轴两带,双核六组团”的城市发展框架。
两轴:湖中路城市发展轴和森达路文旅发展轴。
两带:西塘河风光带和神台河风光带。
双核:城南主中心和老城副中心。
六组团:城南组团、城中组团、城北组团、城东组团、开发区组团、高新区组团。


中心城区发展框架

6.2蓝绿开敞空间

营造蓝绿交织、建设美丽园林城市,修复生态本底、彰显水绿相伴特色。
一核:双湖公园;一环:城市绿环;二带:西塘河、神台河风光带。


蓝绿开敞空间

6.3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供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
完善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完善全龄教育设施体系、完善医疗服务设施体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完善体育健身设施体系。
7.绿色出行与安全韧性

7.1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完善高等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撑县域一体化发展。
畅达高效公路网:提升区域公路网覆盖范围和通达程度,消除通道瓶颈,加强路网衔接。
功能复合铁路网:优化各层级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和空间结构,更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沿海大通道。
通江达海航道网:推进高等级航道和港口建设,实现江海河联运无缝衔接。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2优化城区绿色交通体系

打造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城区交通体系。
畅达道路:强化各片区骨架路网互联互通,打通城市出入交通瓶颈,构建内畅外达的道路网体系。
品质慢行:依托城市河塘水体、公园绿地等资源,为居民提供宜人的休闲、健身、交流空间。
优质公交:优化城市公交线网组织模式,提升公交覆盖率和客流强度,优先城市公交路权和信号。
有序停车:差异化制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通过挖潜增补路外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示意图

7.3完善高效市政设施系统

建成安全、高效、完善的市政体系。
燃气:结合中俄东线和省沿海输气管道分输站,积极建设天然气调压设施,完善城镇燃气输送体系,提高全县用气可靠性。
电力:建设网络坚强、运行灵活、设备先进、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供电可靠性达99.99%。完善县域电网架构和电源布局,新建8座220千伏变电站。
给水排水:形成区域统筹、城乡均等、安全优质的供水系统。城区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8%。城市污水厂污水排放标准不低于一级A。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30%。


市政体系

7.4强化综合防灾设施布局

完善安全韧性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防洪排涝:县城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城镇排涝达到3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涝的标准;农田排涝达10年一遇最大三日暴雨、雨后一日排出的标准。
消防安全:按照接警后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的原则完善消防站布局,中心城区共设置4座一级普通消防站。
人防体系:人防工程以防护分区为单元,结合建设时序,重点布局城区中心区、居住区,以人员掩蔽为主。
避难疏散:中心城区形成“五横三纵”的主要疏散通道,优化完善避难场所布局,按照避难人数规划设置12处中心、固定避难场所。


中心城防灾减灾规划图

8.开放包容与区域协同

8.1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生态、文化共建共享。聚焦长三角产业转移,着力突破重大项目;发挥地域人文优势,加快推进文旅交流;锚固绿色双碳发展,探索区域生态共建共保机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

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坚持“生态+”理念,发展绿色产业集群,挖掘生态+特色价值。


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

8.2紧邻盐城,联动发展

强化与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互通、生态共保与资源共享。


联动发展

8.3对接邻县,协同共建

发挥西翼门户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与淮安、宿迁等紧密联系区域的要素流通,依托里下河湿地生态片区实现与宝应、金湖、兴化等县生态共建共保。


与邻县协同共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